东瀛之行,不该陌生的邻人

2016-05-27
东瀛之行,不该陌生的邻人

中国技术开放日东瀛之行回国已有数日,一路走来,与诸多技术大拿同行,受益良多。同行团员如丁香园CTO、小道消息之博主大辉老师,技术人学习和交流社群极客邦的创始人霍泰稳,沪上创业媒体网红陈强陈乡长,此次都有就两国间创业、技术、互联网发展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大辉老师在小道消息公众号里两篇关于日本之行的文章,我都有逐条阅读,相当一部分的意见读来感慨之余,深感有必要写点东西,就算不能端正视听,如果能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也就深感满足了。

与日本结缘有诸多原因,内子早年在日本生活并学习多年,之后在日本大公司工作数年;舍弟远渡东洋,至今也已近20年之久;本人之前创立的企业服务相当比例的日本客户,也有雇佣一批日本管理人员,对于日本文化,商业习俗应该说略知一二。近年来,就日本方面主题,无论是公司需要,还是个人兴趣爱好,均有涉猎若干书籍及理论刊物,比较再三,还是强烈推荐国民政府时期首屈一指的日本通戴季陶先生写于1928年的日本论一书。

凡研究日本文化者,几乎无人不知美国人类学家Ruth Benedict,她的名著《菊与刀》堪称外国学者关于日本民族文化的最经典之作,自1944年问世以来,历来被称为了解日本的首要之作。不过,有的日本学者指出,“外人”的此类著作中,还有一部堪称珠玉,甚至“凌驾”于《菊与刀》之上,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人,他就是国民党元老级政治家、理论家戴季陶,书名《日本论》。 以下文中相当的观点,直接取自日本论一书,虽然迄今已80多年,期间日中两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发展都有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文中的一些比较分析,核心观点至今看来,仍然行之有效,掷地有声。

日本人对于中国的了解

“日本人研究中国精细深刻,不遗余力,‘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知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而中国人研究日本却粗疏空泛,对日本我们大多数人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踏实的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可以说是‘思想上的闭关自守’。”

中国人对于日本的了解

戴先生说在日本读书的时候好些同学不愿意研究日语,一是说日语回国没用处,二是说日本本身没什么研究价值。前者是受了“实利主义”的害,后者是受了“自大思想”的害。“我劝中国人,从今以后,要切切实实的下一个研究日本的工夫。他们的性格怎么样?他们的思想怎么样?他们的风俗习惯跟么样?他们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在哪里?他们生活根据在哪里?都要切实做过研究的工夫。要晓得他的过去如何,方才晓得他的现在是从哪里来的。晓得他现在的真相,方才能够预测他将来的趋向是怎么样的。拿句旧话来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总而言之,非晓得他不可。”

那么对日本的了解从哪里开始呢?日本论一书中提到了从信仰到文化等一系列犀利而有趣的观点,篇幅关系,以下两点或许从更宏观的层面上最能代表日本这个国家的独到之处。

接纳与坚持

日本文明创造性的发展,坚持了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本土文明的主体作用、一是坚持多层次引进及消化外来文明。可以说,在世界文明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文明像日本文明如此热烈执着本土文明的传统,又如此广泛摄取外来的文明、如此曲折的反复,又如此艺术地调适和保持两者的平衡,从而创造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质的新的文明体系。

好美与追求完美

人类的生活,除了信仰生活而外,最要紧的,要算是“美的生活”罢。日本的艺术生活的特质,讲究优美闲静的意态,精巧细致的形体。日本的审美程度,在诸国民中,算是高尚而普遍。日本人所表现于和歌或俳句,日本料理,插花的情趣,及对于纤细而清洁淡白的美的感觉,或许与日本清澈的河川,秀丽的山峦及四面环海的岛国自然条件有关。幽雅,精致的设计风格体现在日本的诸多产品设计,包装的每一个角落,日本人较高的审美水准和追求美的执著,或许是日本在许多技术领域精益求精,从而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内在动力。

关于中国技术开放日——日本之行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今中国,从政治,到经济,到科技,因为国力的日趋强盛,因为中国资本的逐渐强势,弥漫着一股从自卑一下子跨越到自大的情绪。我们对日本这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体系有多熟悉?我们对日本的技术力量究竟有过多少研究?多数人并不了解的是,日本企业在工业技术应用,底层技术开发等多项领域,尤其是工业细分市场,依然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以大家熟悉的iPhone为例,从iPhone供应商来源地的调查来看,日本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iPhone 供应商”,其供应商占比达到32.7%,也就是说,将近 1/3 的iPhone 核心零件都是来源于日本企业。总部位于福冈的安川电机,多年来一直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全球专利申请3000多项,国内至今无人能及,这样的全球隐形冠军的案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反观商业应用方面,因为人口结构、客户习惯、文化差异的不同,中国熟悉的电商、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与日本有着完全不同的市场形态。中国不少企业在商业应用与市场规模等维度,确实已经是世界领先的企业,但是不同并不意味着差距,这点在没有充足完备的调研基础上,不可轻易得出日本落后中国许多的结论。没有谦虚好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我们的科技如何进步,我们的国民如何通行世界?戴先生80年前的警示至今看来,依然发人深省。

本次中国技术开放日首次东渡,我们一行带着谦虚、探索的心走访了一系列日本当地知名企业、孵化器、投资界及媒体,受到了东京各界的热烈欢迎,日本方面做了大量精心的准备,对每一家代表团成员都做了详细的了解;同样,中国的技术大拿们不仅展示了中国的技术力量(七牛的吕桂华总在Slush Asia的精彩主题演讲,CTO一行与本田、欧姆龙、三井财团等的座谈会等),同时也谦虚地与国外同行沟通学习,彼此开拓眼界,互通有无,受益良多。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技术人、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加入我们的学习之旅,打开彼此学习,彼此了解的通道,不妄自菲薄,不盲目自大,精细深刻,不遗余力地学习并研究先进国家的文化与科技。

精彩已经开始,一定还会继续。

其他文章
No items found.
订阅XNode电子邮件期刊
感谢您的订阅!
请勿重复订阅,并输入正确的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