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采访嘉宾:高祺 琴伴CEO)
这个时代,如果你思考哪个职业最辛苦,第一个想到的答案,应该是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的创业者们。但其实,有一个人群,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并不亚于创业者,他们在被养成的路上,承受着不符合于年龄的压力,他们是现在大多数家庭中,被寄予厚望的孩子们。
想想当年还是孩子的我们,在完成每天的学习后,还能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和其他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探索小卖铺里的奥秘。
但是到了现在,孩子们除了堆积如山的作业外,还要把剩余的时间都投入各类课外班上。奥赛班、舞蹈班、英语班、滑板班、篮球班甚至机器人班,说是培养孩子的爱好,让他们能在应试教育之外有自己的特长,实际上又有多少孩子真正将此发展为爱好呢?
到了互联网+时代,线上教育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凭借着远距离、低门槛等优势,网罗了一大批希望“赢在起跑线上”的家庭。诚然,线上教育的确改善了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让孩子们能更好地“武装”自己。可爱好终究不是逼迫就能养成的,无论是体育、科技、历史、还是艺术,孩子们首先得对此感兴趣,然后再是主动地坚持学习。
有什么办法能激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学习的过程有趣又有效?一位创业者分享了他对培养孩子们钢琴爱好的看法。
作为一个从小学习电子琴的文艺青年,高祺认为掌握一门艺术爱好,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对美的认知。当他有了一个宝宝,看着孩子逐渐长大的时候,感受到孩子表现出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他决定帮助孩子学习音乐,而钢琴成为了孩子选择学习的乐器。学习过电子琴的他,深知钢琴仅在入门阶段,都非常难,每天要重复基础练习,一个4岁的孩子很难坚持下来,更别说掌握好正确弹奏技巧。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因为枯燥的过程而放弃这个爱好。因此,和大多数家长一样,他为孩子请了专业的钢琴老师,在空余时间尽量陪伴孩子一起做枯燥的练习。
然而,事实证明他也没法胜任陪练的角色。在事业工作的压力下,陪练父亲的出勤率很低。如果找老师全程陪练,费用就会高的多。单独找的陪练老师和孩子是否合得来?演奏派别是否是孩子所学习的派别?这些问题也要慎重地考虑。
此时,海峡对岸出现了一款钢琴练习的应用——Piano Buddy,这个应用以练琴五步骤加上提供各种钢琴学习资讯帮助用户自主练习钢琴。但是在深入了解后,他发现这款应用不太适合大陆用户。首先它的界面只有繁体字,其次,架设在台湾地区的服务器会带来网络延迟的问题,最关键的是,用户得有facebook账号才能完成注册。诸多与大陆用户习惯的差异性问题也有待解决。
“不如我们自己做一款应用?”,高祺渐渐萌生了自己制作一款练琴产品的想法。凭借曾经在Honeywell从事视频监控,数据传输和音视频的丰富经验,高祺开始了产品的研发,联合曾经的同事和同济的校友,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他们制作出了一款利用光电投影,来指导弹奏过程的硬件产品,并融入了在线教学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搭配一颗广角摄像头,让学生们的练习过程既有乐趣和又有同老师的互动。这款产品被命名为琴伴。
在输入演奏曲后,琴伴上的投影功能,会以瀑布流的形式辅助学生进行弹奏,即使是很陌生的曲目,在琴伴的辅助下,学生们也能自己尝试练习。
钢琴对眼手协调的要求极高。一个钢琴初学者,除了要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还需要有老师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地纠正错音、手型等问题,一旦初学者养成了错误的演奏习惯,日后在进阶学习上会有非常大的阻碍。琴伴上搭载的教学系统配合广角摄像头(能够拍摄约2/3键盘范围),可以将学生弹奏的整个过程以视频的形式,实时传输给陪练老师。因此在1对1教学下,陪练老师能够把握学生的练习质量,确保演奏技巧的正确使用。
很多人会问这么优秀的产品应该是按一台多少钱来卖的吧,但琴伴并不是一款单纯的消费品。琴伴的创始人高祺表示,目前他们多数硬件是直接提供给钢琴教育机构的,在琴伴的系统上老师们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任务,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对于机构里的同学们来说,课后时间里,也能有配套的练习课程,不必再付出高额的费用单独找陪练老师。赋能音乐教育机构,是琴伴现阶段的目标。在上海,已有40多家音乐教育机构和琴伴展开了上述的合作方式。
最后,高祺也谈到了琴伴对未来的一点点期许,他们希望在钢琴学习上,琴伴可以逐渐成长为一个享有美誉度的平台,让更多学生喜欢钢琴这门音乐艺术,并有所收获。横向来讲,高祺希望琴伴这个系统可以扩展到别的乐器乃至更大范围的素质教育门类(琴棋书画);纵向来讲,琴伴自身要向高端升级,同时也布局开发新的中低端或入门产品线,未来完善整个产品矩阵。